千百年來,只聽得“牡丹花開迎富貴”,沒見過牡丹還能榨出油。如今,在牡丹之鄉——菏澤,牡丹油已成功試生產,并投放市場,受到家庭主婦們的追寵。
菏澤市牡丹區堯舜牡丹產業園,生產加工區9個車間及軟膠囊車間2萬平方米的主體建設已完成,牡丹籽油生產線設備已安裝,正在進行生產調試,今年下半年將能成批量生產牡丹籽油。這標志著我國食用油領域的又一場變革即將開始。
4月18日,全國油用牡丹產業發展座談會在菏澤召開,來自國家林業局、全國20個省市林業廳(局)的負責人和十幾位牡丹專家參加了座談會。可謂牡丹產業的一次“峰會”。會上還成立了中國林業經濟學會油用牡丹經濟專業委員會。
國家林業局原副局長、中國林業經濟學會理事長李育材是山東老鄉,也是一位“牡丹專家”,曾先后對全國近20個省油用牡丹種植進行了調研。他認為,油用牡丹具有極高的開發利用價值。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2年,全國油用牡丹種植面積已達30.4萬畝,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南、湖北、甘肅、重慶、安徽等地,牡丹籽年產量5785.5萬公斤;全國現有牡丹籽油加工企業9個,牡丹籽油年加工能力1587.6萬公斤。目前,我國在油用牡丹品種選育、苗木繁育、產品研發和深加工等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并先后獲得多項國家專利。
鐵桿莊稼空間廣闊
李育材說,發展油用牡丹好處多多,油用牡丹具有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種植油用牡丹如按每畝100斤計算,參照進口的橄欖油價格每500克100元算,每畝就可收益1萬元,為種植糧食作物的8—10倍。
油用牡丹是一種多年生小灌木,也是一種很好的生態樹種。油用牡丹栽植密度(定植)為每畝2500~3200棵左右,這種植物種上后,可以40年不換茬,堪稱鐵桿莊稼,不換茬就意味著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財力。
來源:大眾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