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油脂壓榨企業大部分處于停產狀態,成品油價格下滑的風險很大,企業面臨生存考驗。”湖北宏凱工貿發展有限公司銷售部經理宋池飛說。他認識到,做銷售只盯著自己的企業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學會利用包括期貨市場在內的各種市場資源。“企業的經營思路不同,在當前產能過剩情況下自救的方式和效果也將截然不同”。
“以往我們和大多數企業一樣,采取的是集中收購、全年銷售的經營模式。”湖北洪森天利油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龔正林說,這種模式實際上有著很大的經營風險。“企業完全是被動經營,集中大量的資金收購再‘賭’后期行情。一旦后期價格下跌,庫存貶值,企業資金鏈很可能會出現問題,從而引發信用危機”。
2008年新菜籽上市后,市場一度出現搶購浪潮。“我們陷入了兩難,不采購原料公司可能會停產,采購又面臨巨大的價格下跌風險。”龔正林說,隨著下半年金融危機的爆發,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下跌,菜籽油價格一瀉千里,從每噸12500元跌到10000元以下,企業經營受了到嚴峻挑戰。
說起2008年的市場情形,由于較早參與期貨市場,湖北另一家油脂企業的境遇則大不相同。“當年菜籽現貨價格一路飆升至2.8元/斤,加工成菜油的成本高達12000元/噸,多數企業只好囤貨不出,等待更高的銷售價格。”該企業負責人介紹說,此后金融危機爆發,油脂價格大幅下跌,菜油價格爆跌到近6000元/噸,企業在現貨市場總計虧損6000多萬元。“但在期貨市場上的賣出保值共獲利1億多元,不僅彌補的現貨市場上的虧損,還獲得了相當可觀的盈利”。
來源:期貨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