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春季年會及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期間,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恐怕要數“非常規貨幣政策”(ump)以及“溢出效應”了。
很多新興市場擔憂發達國家過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日本在“安倍經濟學”(abenomics)下推出的激進貨幣政策。但日本央行新任行長黑田東彥似乎成功地贏得了imf與g20的理解。
“在當前環境下,發達經濟體采取的貨幣寬松,即非常規貨幣政策,是適當的。”imf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在4月20日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日本最近宣布的雄心勃勃的貨幣寬松計劃,在我們看來是一項積極舉措。”
為日本央行“開綠燈”的不僅是imf。伴隨著本屆g20峰會的閉幕,4月19日發布的g20公報中不僅未對日本激進貨幣寬松政策提出批評,而且同意這些政策是刺激經濟增長的必要措施。同時,imf與g20都在公報中重申將避免競爭性貶值以獲取貿易優勢。
日本“大放水”獲支持?
為了終止15年之久的通縮,實現2%通脹目標,黑田東彥本月初宣布執行每月購買超過7萬億日元的開放式量化寬松(qe),并表示基礎貨幣余額在2014年底前將幾乎翻倍至2.9萬億美元。
這一計劃觸發了不少新興市場國家對“溢出效應”的擔憂,尤其是資本波動加劇以及競爭性貶值的風險。但4月19日的g20公報并未包含對日本的任何負面措辭。
g20在公報中稱:“資本流動的過度波動以及匯率無序波動對經濟和金融穩定有著負面影響。貨幣政策應該根據各國央行的使命,旨在維持國內物價穩定并持續支持經濟復蘇。我們會注意長期貨幣寬松導致的‘非故意’的副作用。”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