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19日,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聯合杭州中國茶都品牌促進會、浙江農林大學及藝術設計學院、人文·茶文化學院等單位策劃的中國杭州2013年全民飲茶日“品飲中國·五洲茶親”茶文化體驗活動走進莫干山鎮仙潭村。來自加拿大的作家李莎·卡爾杜齊在仙潭村學采茶、學炒茶,當起了“茶工”。
李莎·卡爾杜齊,這位在中央電視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任職多年,并著有60多本文學作品書籍(其中三分之二有關中國,并寫到了茶葉)、翻譯中國小說《狼圖騰》法文版并獲翻譯獎的女作家、女記者,對德清的風土人情特別是莫干黃芽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對德清的“雙胞胎”特產著迷
17日,李莎與中央電視臺4套編導李建軍、浙江農林大學(國際竹藤組織)辦公室主任陳小云老師(兼李莎的法語翻譯)一起來到了德清仙潭村農家,開始了茶文化體驗活動。
一到德清山區,李莎就特別開心。她直言,比北京的天氣好多了,這里滿眼綠色。特別是在吃完早餐,直奔橫嶺茶場的半山腰間,李莎竟然讓開車的莫干山黃芽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沈云鶴將車子停下來,她要去竹林間看看。她發現了什么呢?
原來李莎對茶園邊的竹筍也感了興趣。只見李莎大步走向山坡,在一株毛筍邊停了下來,拿出了手機拍呀拍,還伸出手掌貼近毛筍,輕輕地摩挲了幾下。然后,她抬頭向我們笑了笑,說:跟貓有點相似。周邊人都笑了,也都伸手去毛筍殼上摸摸,果然,那厚厚如絨的毛筍殼摸上去感覺柔軟、溫暖,就像貓身。
李莎問了問有關毛竹的年齡,和毛竹上用墨汁寫的字樣究竟是什么意思。村民告訴了她。她轉身走到兩株靠得很近的毛筍邊對法文翻譯陳小云說:來,給我與這倆雙胞胎拍個照,我對雙胞胎很敏感。
原來,這是兩株靠得很近、長得很像、一般長短的小毛筍,與人一般高。李莎有一對外孫女,也是雙胞胎,今年二十歲左右。所以她是有感而發呀。
對德清莫干黃芽的采茶學得耐心
到了橫嶺茶場,老場主趙榮林早就在山上等候她了。系上了中式傳統的竹簍,李莎開始了她的采茶學習之旅。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