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內蒙古檢驗檢疫局和滿洲里檢驗檢疫局聯合編寫的《馬鈴薯粉痂病菌疫鑒定方法》地方標準正式實施。起草人員認真學習了《標準化工作管理辦法》和《標準化工作管理辦法細則》等文件。標準立項后起草小組為科學編制本標準,制訂了標準編制計劃、編制方法和步驟,收集查閱了世界上有關馬鈴薯粉痂病菌的國際、國內研究資料及最新研究進展。詳細核實比較了文獻資料描述和實物標本的差異和共同點,明確了馬鈴薯粉痂病菌在寄主上的癥狀、病原菌的形態學特征等的鑒定依據,同時簡述了該病的主要傳播途徑,研究了番茄幼苗誘餌法作為其鑒定輔助檢測的技術。
馬鈴薯粉痂病菌薯產量減少10%~20%,重者可達到50%,嚴重影響商品薯的生產。隨著馬鈴薯產業的迅猛發展,我國馬鈴薯粉痂病的影響亦呈上升趨勢,特別是大量帶菌種薯的進口,導致該病害在我國很多馬鈴薯產區的發生加重。截止到該標準發布時,國內尚無該病菌檢疫鑒定的標準。該標準的制定,解決了內蒙古自治區農業生產及口岸日常工作中對馬鈴薯粉痂病菌的檢疫鑒定缺乏統一標準的問題,為鑒定工作的準確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楊永生董奇彪)
來源: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