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柿的行情不如去年,去年三四月份每斤賣到2.5元以上,今年只賣到2元。但種植大棚蔬菜還是讓我家增加了收入,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近日,記者在我市榆次區永康村的一戶大棚中問及收入情況時,村民張永麗這樣說。
張永麗今年38歲,從去年開始種植大棚蔬菜,同時她家還種了4畝玉米。“如今我家不再為溫飽發愁了,但想要真的致富還得要有市場頭腦,我和愛人籌劃了一下,要繼續加固一下大棚,另外看看能不能籌到錢,再建個蔬菜大棚,品種再增加幾個。”
記者走進張永麗的番茄大棚,感到溫度比大棚外高出許多,棚內的支撐木上掛有一支溫度計,大棚周邊開有許多窗,張永麗說,掛溫度計、開窗和拆除部分薄膜都是為了控制水分、溫度和通風的需要,是一位農大老師告訴她的秘訣,“科學種植很重要!”張永麗如是說。
據了解,張慶鄉永康村由于一直因用水問題的影響,發展大棚蔬菜是近兩年才開始嘗試的項目,為此村委會專門找到瀟河水利管理局,在該局的支持下,9眼機井投入使用,為發展大棚蔬菜提供了條件。一些尚未種植大棚的農民告訴記者,看到有村民種大棚提高了收入,他們今年也打算開始籌建大棚了。
來源:晉中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