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國儲收購價格較上一年提高7分錢,較高的折扣比例雖然增加了國儲收購難度,但對國家臨儲代收庫點的烘干糧提供了有效流入渠道,同時國家給予各項收購補貼,再次提升了臨儲收購的實際價格,東北農戶的挺價心態被提振(吉林農戶尤為突出),從緩慢的售糧進度可以看出,東北玉米較大的貿易量滯留在了原產地,為市場正常的有效貿易流通形成阻礙。
3月14日中儲糧黑龍江和吉林等地分公司放開玉米霉變粒、色變粒以及四五等玉米的收購工作。本期截止4月20日,國儲累計收購2098萬噸;其中吉林548.17、遼寧147.98、內蒙259.61、黑龍江1142.67。由于國儲收購的強力進入,全國玉米收購量仍會繼續增加。由于3月份放開政策性收購標準,所以國儲收購對玉米市場后市的判斷也充滿著不確定性。
同時進入3月份,吉林中儲糧提交延長國儲收購期預案,財政部并沒有通過預案,該市場消息由利多市場反而轉向利空,同時配合地震、國際黃金暴跌和中國經濟數據gdp7.7%等多重市場因素疊加,導致期現貨價格再次小幅續跌探底。
回顧以往國儲收購拍賣定價,都是以順價銷售為主。所以,此次國儲收購的優質糧源按順價銷售,如果按照黑龍江地區臨儲收購價2100元/噸為參照,加上補助80元/噸,30元/噸出庫費,未來在黑龍江地區的理論拍賣成本為2210-2230元/噸(其中,中儲糧不承擔資金利息費用),對應至北方港口成本為2340元/噸,繼續演算期貨市場中形成交割倉單成本為2390-2410元/噸。那么2400元/噸也許就會為未來全年市場的價格啟動基點。而對于等外差糧的收購部分,國儲更大程度將定向銷往深加工企業,難以低于市場價格流通。所以就基于當前北方港口平艙價格已經低于2300元/噸的現狀,當前國儲拍賣對市場壓力微乎甚微。
來源:中國玉米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