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和主管部門均歸咎于富集效應分析稱短期或影響消費態度
日前,報道多個知名品牌的23份以深海魚類為主要原料的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樣品有汞含量超標情況,貝因美(002570)股價昨日告跌。為何出現汞超標?有專家分析,因金槍魚、旗魚等魚類“大魚吃小魚”,重金屬容易出現富集效應;而國家權威部門的解讀也贊同這一說法,又強調“不會對嬰幼兒健康造成影響”。至于涉事的企業,則宣布緊急召回相關產品。
專家:“大魚吃小魚”
出現了富集效應
“這并不是一個新問題。”昨日,南海水產研究所漁業資源研究室主任邱永松對本報記者表示,海水里存在汞或者其他重金屬,經過“大魚吃小魚”的過程后出現富集效應。
邱永松說,鯊魚、金槍魚、旗魚等是食物鏈高端的魚類。盡管小魚本身含汞很低,但是它們進食了大量小魚后,在生物體中不容易排出的重金屬就會出現“放大效應”。研究顯示,重金屬含量比較高的部位主要包括魚的肝臟、骨頭,肌肉則不一定很高。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也印證了上述觀點。據記者從該中心獲悉的一份解讀顯示,汞是環境中廣泛存在的重金屬元素,大多數食物中所含的汞為無機汞,食肉性魚類往往容易通過食物鏈富集汞,其形態主要以甲基汞為主。
該中心指出,甲基汞中毒主要表現為神經系統損害,但是否產生健康損害取決于攝入量大小和持續時間。國際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的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制定的總汞的暫定每周耐受攝入量(ptwi)為4微克/公斤體重。按照超標樣品汞平均含量為0.03毫克/公斤計算(國標規定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中總汞含量不得超過0.02毫克/公斤),一個10公斤體重的嬰幼兒每天食用20克,每周通過輔助食品攝入的總汞為0.42微克/公斤體重,僅占總汞ptwi的10.5%。
盡管此次超標食品不會對嬰幼兒健康造成影響,不過該中心還是因此建議嬰幼兒、孕婦、乳母等特殊人群在選擇食用魚類食品時,應“適量食用”上述食肉性魚類及其產品,同時在選擇輔食時要考慮輔食的多樣性和不偏食。
后市:旗艦店
金槍魚泥消失消費者趨謹慎
昨日,記者在上述三個品牌的天貓旗艦店內已不見魚泥或魚松產品蹤影。但在其他商家的店鋪中,仍然可以看到有整箱銷售的金槍魚泥(6個月以上)輔食。
來源:廣州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