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網文稱“干菊花好毒”,全世界所有花茶都要用殺菌劑保鮮,其中菊花殺菌劑貝芬替(又稱多菌靈)超標尤為嚴重。昨日記者調查發現,針對食用菊花的多菌靈限量甚少,標準不統一存在監管空白。質監部門則表示,今年的風險監測中有對包括菊花在內的茶葉進行檢測。
菊花茶全部執行企業標準
近日網絡流傳一篇《干菊花好毒》文章,稱全世界所有花茶都要用殺菌劑保鮮,其中菊花殺菌劑貝芬替超標尤為嚴重。臺灣衛生部門一份農產品檢測結果顯示“干菊花最毒”,還驗出殺菌劑貝芬替超標27倍。
記者走訪部分茶葉鋪及超市,發現廣州市面銷售的菊花十分便宜,而且多數是“貢菊”、“胎菊”,在龍津路上一家茶鋪,只有散裝干菊花賣,每50g的售價分別為10元、15元。店主說,這些是“胎菊”(實為杭白菊),“菊花都是養肝明目,一般都是女的買來喝。”記者問有沒有聽過農藥殘留時,店主忙說沒有,“菊花很少農藥的,泡之前用水沖一兩次就可以。”
記者發現這些包裝的菊花茶產品,執行標準全都是企業標準。
多菌靈限量各有各的標準
近年針對食用菊花的產品質量時有質疑。早在2011年本報曾報道廣州食藥監部門在清平中藥材市場外圍查獲1噸“硫磺菊花”,當時業內人士稱,打硫磺菊花主要集中在胎菊,不過市場上不少胎菊已經通風了一段時間,所以聞不到很重的硫磺氣味,但是新的胎菊一拿到廣州還是有味道的,此時如果用胎菊沏茶,還會有點酸酸的味道。
食用菊花到底有沒有檢測標準?記者翻查標準發現,雖然有關菊花標準不少,但卻沒有統一的國家強制標準,而多菌靈殘留限量要求則散落在各種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之中,限量也不統一。
比如食用菊花,記者只找到一份農業部行業標準《ny5119-2004無公害食品飲用菊花》,該標準只是對含水率、灰分等理化指標以及二氧化硫、砷、鉛等衛生指標有規定,比如二氧化硫要求不大于0.5g/kg,其余要求“國家禁用、限用農藥從其規定”。
杭白菊、貢菊、懷菊花、滁菊等國家地理標志均有其國家推薦性產品標準,但多菌靈也并非其必檢項目,其中貢菊的標準中,只有針對六六六、滴滴涕、敵敵畏、樂果、甲胺磷等農藥殘留限量。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