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主打“健康牌”的茶系列飲料逐漸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然而,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雖然市面上茶飲料種類繁多,但大多數產品并未具體標出茶飲料中最重要的營養成分——茶多酚的含量。
在杭州一些大型超市的飲料區,各式各樣的茶飲料占了“半壁江山”。除了常見的綠茶、紅茶外,更細分到烏龍茶、鐵觀音、茉莉花茶等。
在某大型超市的飲料區內,擺放著5個品牌的14款茶飲料。記者仔細查看這些茶飲料的成分表發現,與茶有關的成分并不多,更多的是食用香精、白砂糖和一些食品添加劑。多數茶飲料雖然在包裝上標注著“原茶”、“含有茶多酚”等字樣,但在成分表中只籠統寫著含茶葉、茶粉或者茶濃縮液,對茶的有效成分含量只字未提。僅有5款茶飲料標注了“茶多酚含量≥200毫克/千克”、“茶多酚含量≥450毫克/千克”等字樣。
“茶葉的保健功效主要來自茶多酚,茶多酚可以延緩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抑制和抵抗病毒等,因此茶多酚含量是考察茶葉功效的重要指標。”做茶葉生意多年的邵女士說,不含茶多酚或者含得不夠都不能稱作茶水。
其實,各類茶飲料中茶多酚含量應為多少,是有相關國標可依的。我國茶飲料國家標準(gb21733-2008)中對茶飲料(茶湯)中茶多酚含量作出明確規定:要求茶飲料(茶湯)中茶多酚含量應≥300mg/kg,其中綠茶茶多酚含量應≥500mg/kg;烏龍茶的茶多酚含量≥400mg/kg;紅茶、花茶茶多酚含量應≥300mg/kg。記者發現,對比茶飲料國標,不少標出茶多酚含量的茶飲料產品也未達標。
茶葉專家表示,茶飲料國標雖規定茶多酚含量,但沒有強制要求標簽上標注茶多酚含量,因此,部分企業在茶多酚含量上打起了“擦邊球”。
邵女士介紹說,茶飲料工業化生產過程中,茶葉的主要營養成分茶多酚、維生素含量都會大大降低,而所加入的白砂糖、香精等添加劑又對人體益處較小,因此茶飲料在營養成分上還不如茶水。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