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開化龍頂茶,有的要幾千元一公斤,有的只賣幾百元,不僅賣的價格不一樣,銷量也不同。
“今年,我的‘御璽’牌開化龍頂賣得不錯,不僅‘明前茶’賣7000元一公斤,中檔茶銷量也比去年增加21%以上。”4月30日,浙江云翠茶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汪秀芳欣喜地告訴筆者。
在春茶銷售額普遍下降的當下,云翠茶業是怎么做到量價齊升的呢?
挖掘開化龍頂的歷史文化,能助推茶產業的發展。汪秀芳說,《開化縣志》記載,明崇禎四年(1631年)‘芽茶四斤’進貢,她就想一定要恢復開化貢芽。她翻閱了大量史冊,對貢芽有了較深的認識后,于2007年設立了“貢芽茶坊”,購置了生產設備,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合作開發貢芽,得到縣科技部門的支持與協助。
經過3年的研制,汪秀芳前后投入60多萬元,終于獲得成功。與別的開化龍頂不同,貢芽采用一芽一葉、一芽二葉為主,輔之以一芽三葉作為原料,其加工工序為攤放、殺青、二次揉捻、二次曲毫炒干,再烘干。3年里,經過不同工藝反復比較試驗,最終研制出“貢芽1631”。這種茶葉色澤翠綠,栗香持久,滋味醇厚鮮爽。茶葉品種的選擇上,因為鳩坑種的葉張較小且薄,在加工過程中更易成形緊結,香氣明顯,故選鳩坑種來加工。
“貢芽一投放市場,就受到消費者的喜愛。”2009年,汪秀芳加工生產了這種“科技茶”7560公斤,銷售額84.6萬元,平均每公斤賣1000元。目前,她已建立年生產能力8萬公斤的干茶流水線。
由于這種茶葉的茶青也適合機采,且加工的品質不變。她便帶頭成立了開化御璽苑茶葉專業合作社,采取定點收購、租賃經營、合作經營等形式,建立名茶基地3000余畝,其中還培育了200多畝鳩坑種名茶基地。汪秀芳說,現在公司一方面做精高檔茶,另一方面采用機采方式進行中低檔茶葉的加工,以傳統工藝提升茶葉品質,走出一條適合大眾消費的市場道路,“采用機采加工,估計一年可加工上萬斤的辦公用茶,這種大宗茶每公斤賣40元到100元,由于降低了成本,大大提高了茶園的經濟效益。”
“今年1月,我們已拿到科技成果評定證書。”汪秀芳相告。現在,她的高檔“科技茶”每公斤賣7000元,暢銷上海、北京、杭州等地。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