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中國農場主會是什么樣?他們的職業身份將是什么?目前,我省宿州市正作為全國唯一試點市進行探索。5月7日,在宿州市二職高,110名埇橋區農民參加了資格認證考試。
考試合格后,他們將獲得由國家人社部、農業部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和宿州市農委、宿州職業技術學院頒發的“職業農民證書”。目前,宿州市已有近2000名農民通過鑒定考核,即將“持證上崗”。
“種子萌發的前提是什么?影響小麥出苗的首要因素是什么?……”這些問題不是農業大學課堂上的問題,而是這次考試的考題。為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職業農民,今年宿州市在全國率先試點職業農民鑒定和認證工作,經國家農業部和人社部批準,在宿州職業技術學院設立了“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農業283號站”。職業農民培訓認證的對象為該市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和家庭農場主等。技能鑒定范圍涉及農業行業動物疫病防治員、家禽飼養工、花卉園藝師、果樹園藝工、蔬菜園藝工、農作物種子繁育員、農機修理工、飼料檢驗化驗員等20多個工種,鑒定級別為1—5級。
在當天的鑒定現場,來自埇橋區時村鎮蔡家村的農民蔡德龍對記者說:“以前種田是憑經驗,何時播種、施肥、防治病蟲害都很隨意,基本上是靠天吃飯,現在沒想到種田也要有‘證’,通過這次培訓考核,我確實學到了不少東西,以后拿到資格證成為‘職業農民’,再加上政府扶持,種莊稼、搞養殖心里就更有譜了。”據了解,目前試點中,參加培訓及考證均免費,參加者需在當地提出申請,后經縣級農委統一篩選后上報。
據宿州市農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該市計劃免費認證3000名職業農民。目前,該市已有近2000人通過資格鑒定考核。
來源:安徽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