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近夏收,產地部分區域豆農出庫意向轉強,糧庫存豆仍然難以分流,對行情的好轉直接帶來影響。由于進入夏季,溫度的升高讓此類豆源劣變速度明顯加快,市場的排斥將促使食用豆行情出現質量和價格兩極分化。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h7n9禽流感的防范意識漸漸淡化,加之各地時令蔬菜大批上市,從5月初開始蔬菜價格大幅回落,豆制品銷量已明顯放緩。市場食用豆庫存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一半,銷售價格平穩,銷量平淡,補庫意愿不濃。
存儲豆源流入拖累市場行情
連續十多天的市場調查顯示,各地市場庫存量明顯不足,但由于各市場均有部分商戶購進了糧庫豆,市場價格受到影響,優質豆價格很難提升,利潤的濃縮加重了采購觀望情緒。
廣西南寧五一路農貿批發市場,去年此時沿淮區域十多家經營商食用豆庫存量可達2500噸之多,而今年含東北豆在內不足1200噸。市場內有3家已流入糧庫豆,目前優質豆入庫價達5780元/噸,市場正常批發價5840元/噸,而糧庫豆僅售5720~5760元/噸,利潤仍高于優質豆。
昆明和貴陽市場也有部分劣質豆源流入,銷售價在5760元/噸上下,目前優質豆源減少,銷售價格在5860~5880元/噸之間,而正常的入倉價格在5800~5820元/噸之間,由于利差微薄,驅使經營商觀望情緒加重。
湖南部分地區級農貿批發市場亂象疊生,除質量優劣懸殊外,由于加工商的詢價按包報,一個市場內的計重標準不統一,市場經營商之間上下懸殊1~3斤,但正常的成交價均在5840~5880元/噸之間,經銷商利潤優于其他省份。
廣東常平、大郎農貿批發市場質量魚龍混雜,沿淮區域內各地豆源均有流入,劣質豆源偏多,銷售價在5760元/噸上下,而優質豆源售價可達5900元/噸,市場表現優質優價、劣質劣價,市場庫存量比往年減少,目前補庫意向趨好。
浙江、福建、江西的地市級市場價格平穩,浙江、福建東北豆占主流,沿淮食用豆庫存總量明顯下降,糧庫豆已明顯向飼企轉移。江西以安徽豆為主,質量要求中等偏上。存儲豆有少量流入,加工商排斥,優質豆銷售價在5800~5880元/噸之間。
來源:糧油市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