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早稻機械化插秧困難,桐城市農機局積極引進新型水稻插秧機,經過示范演示,取得良好效果。
水稻種植機械化是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中的關鍵環節,也是解決農業生產“三彎腰”問題的瓶頸。近年來,全市單季稻機械化插秧技術取得明顯成效,目前擁有手扶式、高速乘坐式插秧機以及水稻直播機共157臺,機插秧面積10.3萬畝。
然而,由于早稻生長期短,氣溫低,分蘗少,需要密植才能保證產量,而普通的水稻插秧機行距固定為30厘米,不適于早稻栽插,全市早稻機插秧技術一直進展緩慢。為解決早稻機插難,桐城市農機局根據早、晚稻農藝要求,加大新技術推廣應用力度,從外地引進了10臺pz80-hdrt25柴油智能型水稻高速插秧機。這類改進型插秧機每幅行數由6行改為8行,行距由30厘米縮減為25厘米,株距可調,通過早稻密植栽插,穩產增產、省工省時、節本增效,深受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和種糧大戶的歡迎。
通過示范試驗,新型插秧機實現密植后,每畝苗穴數由1.9萬穴增加到2.3萬穴。使用該機的糧食承包大戶胡登峰說,自己的500多畝早稻田,過去請農民工栽插,需要20多天;現在采用改進型高速早稻插秧機,一臺機子一天可栽插50-80畝,不到5天就全部栽插完畢,節省了大量人力,工作效率提高了百余倍。
該機的示范推廣,標志著全市早稻機插秧技術取得新突破,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最后一公里”打通有望。
來源:桐城農機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