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1、全球貿易保護“圍獵”中國企業,新興經濟體頻舉保護傘 近年來,由于全球經濟環境持續低迷,各國均在為提振經濟絞盡腦汁。但在各種應對措施中,不時摻雜一些不和諧的聲音——貿易保護主義。而中國在日益成長為世界貿易大國的過程中,則成為遭受貿易救濟措施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2、imf:新興經濟體需警惕資金流入突然逆轉 經濟活動急劇放緩讓一些央行頻頻降息。但名義利率多數情況下都已降低至接近零的水平無法再降,讓一些主要央行喪失了傳統貨幣工具。美國、英國、日本和歐元區的央行都已采取一系列非常規貨幣政策。
國內要聞:
1、七成出口企業利潤下滑,人民幣升值致有單不敢接 人民幣匯率漲勢兇猛,讓中國出口企業承壓。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昨日透露,商務部的一項抽樣結果顯示,77.5%的企業1至4月在手合同利潤明顯下滑,6.6%的企業甚至表示會影響正常履約,還有73.4%的企業預計今年全年出口利潤同比只能持平或者下降。
2、中國與瑞士接近達成自由貿易協定 中國是瑞士的第六大出口市場和奢侈品市場。中國進口的鐘表規模在過去十年飆升,歷峰集團和斯沃琪名下的大量手表品牌都受益于中國中產階級消費群體的壯大。
3、中國遇上國際化五大障礙成并購難題 “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水平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僅有37%的中國企業認為自己公司過去三年在國際市場的收入和利潤達到了預先的期望。”楊葳表示。(本網編輯整理)
來源:中國糧油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