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青島市已經有373家單位加入肉菜交流追溯運行體系,每天進入市區的80多噸豬肉和1900多噸蔬菜實現了全過程監控。市民在上述單位消費的豬肉和蔬菜,只需要通過二維碼掃描,就可以知道這些肉菜的來源。這是記者在5月16日舉行的商務部組織的專家組對本市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情況驗收現場了解到的最新信息。
追溯“網”越拉越大
5月16日上午,專家們對本市肉菜流通運行指揮中心、華中蔬菜批發市場、廣通農貿市場、四方利群購物廣場、市北區機關食堂等流通節點進行了實地檢查和評測。
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肉菜可追溯體系已在入市備案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市區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大中型生鮮超市,以及市區重點“放心肉”專賣店、“陽光食品工程”集團消費等373家單位建成運行,初步形成了覆蓋肉類蔬菜流通的加工、批發、零售、消費各節點、全過程的追溯網絡,每天可全過程監控市區上市的80多噸豬肉、1900多噸蔬菜,有效提高了市場保障能力,市區受益常住人口近300多萬人。
指揮中心建設全國領先
據了解,本市作為首批肉菜可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城市,率先在全國建成啟用“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運行指揮中心”,成為肉菜流通行業管理中樞,實現肉菜流通運行監測、實名登記、質量檢測、視頻監控和流通追溯等五大功能。
菜籃子檢測中心的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追溯體系的部分細節,只見大屏幕上顯示著16日各菜場的詳細信息,客戶名稱、追溯碼、產品名稱、銷售重量等一應俱全。目前,城市平臺可實時對各節點系統運行數據從進場登記率、一體機交易量、打單率、數據上傳等進行量化考核,提高了全市體系運行綜合調度和肉菜流通管理水平。城市平臺全年實現對100余種、3.2萬噸豬肉、35萬噸蔬菜等上市“菜籃子”商品的全程流通追溯管理,提升了肉菜等“菜籃子”商品市場監測分析、分級預警和運行調控水平,并促使肉菜質量水平提高。
“一本一秤”變為智能機
市蔬菜辦工作人員說,結合本市蔬菜流通特點和市場管理實際,本市自主研發了蔬菜批發一體化結算交易終端機,并取得實際新型專利,實現業戶一個本子、一支筆、一臺秤、一臺計算器的原始交易向一臺智能溯源終端機交易方式轉變。
來源:半島都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