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市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過程中,引入現代農業科技,通過推廣農業新技術促進農業規模和質效的齊頭并進。在水稻生產中,這個市實施“工廠化育秧”技術,使水稻生產形成“工廠化育秧”、機插秧、機器收割等一系列科技化流程,步入水稻“流水線”生產時代。
明光市橋頭鎮井王村村民呂炳團家里有30畝土地,去年和今年他的秧苗都在村里的希望機插秧農民專業合作社育秧工廠進行育秧。他告訴記者,與以前人工育秧相比,在育秧工廠育的秧苗,省工、省勞力,還能有效提高秧苗成活率和水稻種植效率,畝平降低投資成本在30元以上。
希望機插秧專業合作社今年拿出68萬元,興建24個工廠化育秧大棚,育秧流水線2條,育秧6000多盤。可為200多戶農戶提供機械插秧2300多畝。
以前水稻育秧是農戶在自己家田里培育,費時費力成本高,由于長期養成的育苗習慣,秧苗的成活率也難以保證。明光市橋頭鎮農技站站長王繞成介紹說:“工廠化育秧能夠提高水稻的科技含量,通過機械播種,使播種非常均勻一致。通過大棚進行育秧,通過技術管理,秧齡得到有效控制,一般20天,這樣的秧栽到大棚以后,發顆粒強,增產潛力大。”
今年,明光市的橋頭、古沛、石壩、蘇巷、澗溪等八個鄉鎮都建立了工廠化育秧基地,擴大工廠化育秧配套設施和育秧規模,充分發揮技術集成優勢,推進標準化育秧工廠建設步伐,并探索規模化育秧、市場化供種新模式,給力農業生產。
來源:新華網安徽頻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