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仙茶”美譽的石崖茶是平樂縣特產之一。近年來,平樂縣立足地理環境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通過“龍頭企業+基地+協會+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將野生石崖茶引種下山,形成規模,做成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石崖茶主要分布在平樂縣青龍、陽安、源頭等地,由于野生石崖茶樹零星地分布在高山密林中,數量較少,每年產量僅4000斤左右,曾經出現了“一茶難求”的情況。今年已40多歲的歐文軻是平樂縣青龍鄉大綱村委大沖村村民,是一個和石崖茶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農民。由于是傳統的茶葉加工技藝,所以石崖茶的品質一直保持得很好,有些茶商提前一年就向茶農訂貨了。
平樂縣青龍鄉大綱村委大沖村村民歐文軻:“很多客商很多廠家都來我們這里收購生茶葉,干茶葉。”
歐文軻說,二十多年前上山采摘石崖茶,掙錢養家靠的是運氣,如今種植四十多畝石崖茶,發家致富靠的就是規模化生產。現在的大沖村,像他這樣種植三十畝石崖茶以上的茶農就有50多戶,戶均收入過三萬元。
平樂縣青龍鄉大綱村委大沖村村民歐文軻:“現在我頭一批茶葉收入也將近在四萬多塊錢,(那整個采摘季下來大概是多少錢。)全部一年采摘都在八九萬左右了。”
近年來,當地政府因勢利導,鼓勵農民種植培育石崖茶,把"仙茶"請下山來,形成規模,做成產業。目前,僅在青龍鎮大綱村委,石崖茶種植面積就達1500多畝,產量超過1000萬斤。
平樂縣青龍鄉大綱村委貧困村第一支書黃云云:“產量越來越多我們大綱村也引進了其他的公司進來,采用這個公司科研還有合作社的方式和農民一起來做,也大大地把銷量提了上去。”
平樂縣青龍鄉黨委書記張鎮:“目前,青龍鎮石崖茶產業現狀種植的面積大約有六千畝左右,下一步還是要進一步發展壯大,力爭在近兩年以內達到(種植面積)八千畝以上。”
目前,平樂正著力于從栽培、采摘、加工、包裝,整個過程實現標準化和全程質量監控,今年底實現該縣“十二五”規劃提出的“萬畝石崖茶基地”目標,在發展壯大石崖茶產業鏈的同時,打響地方特產品牌,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