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內,漲價都是國內食用油行業的主旋律,頻繁的漲價甚至引起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關注,雖約談企業但效果并不顯著。然而5月初國內食用油兩大巨頭紛紛主動調低食用油價格,此次普通民眾是“聞跌而動”。
此次食用油降價主要集中在大豆油與調和油兩個品類,降價幅度集中在10%左右。國際大豆價格下跌是此次大豆油降價的主要原因,在大豆油的成本構成中,原材料大豆占比近50%,所以此次國際大豆價格20%的降幅直接引致國內食用油巨頭主動調價。之所以波及調和油,主要是因為國內市場中大豆油是調和油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來看,花生油、玉米油等其他油種尚未有降價跡象。
雖然此次大豆油降價潮是國內政府、民眾等多方樂意看到的情況,但是其仍然將國內食用油行業的生存危機暴露無遺,即原材料大豆對外依存度高達80%。
一個行業原材料在外的惡劣后果眾人皆知,輕則國內企業、消費者受國外企業綁架,重則整個行業面臨滅頂之災。過去三年國內食用油幾番調價都是國際大豆價格上漲所致,國內企業雖經營狀況惡化、民眾雖生活成本陡增但都無計可施。
食用油產業安全問題業已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如何提高食用油產業安全也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廣泛探討。
一方面,降低國內大豆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度是提及次數最多的,諸多專家紛紛從加大種植補貼、制定最低收購價等政策入手,事實上國家也正從這兩方面入手,但是現狀并未有明顯改善,國內大豆的對外依存度依舊呈上漲之勢。
另一方面,調整油品消費結構也是一種重要思路。價格、消費習慣等因素導致民眾過分消費大豆油和以大豆油為主的調和油,由此便加劇了大豆油價格上漲對國內經濟、社會的不良影響程度。所以弱化大豆油在食用油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就顯得尤為重要。需要企業從尋找新的油料作物、改進生產工藝降低成本等多方面進行努力。
總之,國內食用油產業危機的根本在于原材料問題,唯有原材料大豆對外依存過高的問題得到解決,國內食用油產業才能實現健康發展。(企業觀察報)
來源:企業觀察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