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東盟市場的開放及非洲市場的開拓,福建東山縣出口市場多樣化越趨明顯,東山口岸水產品對臺貿易呈直線上升態勢。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東山口岸對臺出口水產品824批、重量2.35萬噸、出口值2.44億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50.9%、54.2%、78.4%,出口值占東山口岸的28.9%。臺灣已成為東山口岸最大的水產品出口地,增長幅度、增長速度均居世界全部108個國家、地區出口目的地之最。
目前,東山縣水產品出口國家和地區有60多個,中國臺灣、日本、美國、歐盟、韓國等是主要出口市場,海峽兩岸水產品貿易釋放出巨大潛能。東山縣建立原料基地,確保產品供應,擴大對臺貿易。該縣以海峽兩岸(福建東山)水產品加工集散基地的閩臺漁業城、水產品綜合批發市嘗東海岸公共保稅倉為平臺,及時采調6萬噸水產品供應企業“有米可炊”。檢驗檢疫部門開展“送海上門”、“異地備案”等專項幫扶舉措,促進了鮑魚、對蝦等養殖類產品的原料供應,形成了養殖類水產品出口臺灣新的增長點。
東山檢驗檢疫局業務人員表示,在目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背景下,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全面深化,為自古就是大陸與臺灣通航通商重點港口的東山水產品出口臺灣創造了良好條件。東山檢驗檢疫、海關等口岸部門實行高效、優質服務,實行“三線”監管,即由檢驗檢疫、對臺貿易公司、臺商代表對輸往臺灣的水生動物質量共同檢驗把關,在雙方貿易企業自律誠信的基礎上,認可其品質驗收結果,把檢驗檢疫工作流程縮短在15分鐘內完成,極大地加快了通關速度。近年來,對臺水產品貿易促進了東山與臺灣、金門、高雄、澎湖等地的水產品貿易往來逐漸走熱,使東山港成了兩岸水產品貿易最便捷的“黃金水道”。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