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去飯店就餐就會發現,飯店內雞肉依然沒有上桌,不但雞肉上桌難,雞蛋上桌也不容易。雞湯、西紅柿炒雞蛋、宮保雞丁、咖喱雞肉套餐紛紛變身了。
持續近兩個月的h7n9禽流感疫情,讓很多人“談禽色變”。不但養殖戶受累,肉雞和雞蛋無人問津,雛雞和活雞銷售嚴重受阻。雞苗更是剛孵出就被悶死。截至目前,全國家禽養殖業損失已超過400億元人民幣。
盡管市場上有很多豬肉、牛肉、魚肉可以替代,但是少了禽類的餐桌,導致我們的生活習慣發生了改變,也導致了家禽業受損。就有人擔心會引發“價賤傷農—虧損不養—供給短缺—價格暴漲—價高傷民”的連鎖反應。
事實上,受禽流感影響,處于家禽產業鏈下游的鴨、鵝羽絨已釋放出緊缺信號。農產品和養殖業最怕大起大落,促進家禽業持續健康發展,關鍵還是要推廣規模化、標準化養殖,不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還有利于防止污染、防控疫病,增強整個行業的抗風險能力。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