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永嘉縣橋下鎮吳宅的枇杷基地采摘工作已近尾聲,過來采購的客商絡繹不絕。近年來,白沙枇杷(俗稱白荔枝枇杷)種植給該村帶來不少收益。據吳宅村黨支部書記吳進潘估算,該村白沙枇杷的年產值近1000萬元。
橋下鎮吳宅和潘宅歷史上叫上吳,在永嘉一直傳著“巽宅山茶、上吳枇杷”的諺語。據吳宅村原村支書吳志清介紹,上吳栽種枇杷可追溯到宋代,最初種植的是傳統枇杷。直到2000年前后,吳宅村在政府部門的引導下,從外地引進新品種白沙枇杷,并進行規模種植。
永嘉縣西溪上吳枇杷專業合作社法人吳獻覽告訴記者,目前,吳宅村共有600多畝枇杷,已經掛果的3萬多棵,每棵可采摘6公斤以上,市場價格在50元/公斤左右,年產值900多萬元。
“吳宅的枇杷還長在樹上時,就被預訂光了,幾乎不用去市場推銷。”當地一村民說,白沙枇杷成熟后果滿味甜,每年都引來很多客商采購。
據了解,在吳宅的帶動下,近年來,其周邊村也開始開發山地種植枇杷。目前,橋下全鎮的枇杷種植面積超過800畝,年產值在1200萬元左右。
來源:浙江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