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口味維權第一案”因被告方廣藥第三次提出管轄權異議而延期審理。這一消費者維權標志性案件的一波三折再次引發外界強烈關注,而廣藥在前后兩起“口味維權”案中一再回避的態度亦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據悉,此次被延期的案件是沈陽消費者“口味維權”案,此前濟南消費者“口味維權”案同樣因廣藥兩次在開庭前夕申請管轄權異議而宣布延期。兩地消費者皆因王老吉紅罐涼茶前后口味發生變化狀告廣藥“虛假宣傳”。先后兩起“口味維權”案的出現證明這并非個例,廣藥在此事件過程中三緘其口的行為更加深了消費者的質疑。
事實上,從法律角度來看,廣藥申請管轄權異議行為并無必要。依據我國民事訴訟法,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合情合理合法,廣藥對此不可能不清楚。相關人士表示,廣藥一而再再而三的申請管轄權異議實為有意拖延。作為“中國口味維權第一案”,它的意義顯然已超越了一起普通的民事案件,廣藥的拖延戰術顯然拖不住網友探尋背后真相的腳步。
當下,加多寶與廣藥的“紅罐之爭”愈演愈烈,這兩起消費者的“口味維權”案亦起源于紅罐。2012年5月,一直生產綠盒王老吉的廣藥推出了紅罐王老吉,其外表包裝與此前17年中加多寶租賃“王老吉”商標權時期生產的紅罐王老吉涼茶極為相似。更為重要的是,加多寶生產的涼茶配方是由正宗涼茶創始人王澤邦的第5代玄孫女王健儀女士獨家授權,與廣藥版王老吉無論是在配方,工藝,還是口感上均有本質不同,而廣藥王老吉涼茶包裝上“正宗王老吉涼茶從未更名”“180余年獨家秘方”等醒目的標識性宣傳語進一步誤導了消費者,令消費者面對兩個紅罐產生了混淆。
但是,廣藥不僅在推出紅罐包裝涼茶時沒有告知消費者真相,而且在消費者質疑并告至法庭后,仍然選擇以拖延戰術拒絕上庭,對媒體也一律不回應,這種態度讓外界不得不對其做出有罪推定:廣藥版的紅罐王老吉是只有其表、沒有其里的山寨產品,三緘其口正是為了掩藏這種真相。
有業內人士表示,“口味維權”案涉及到企業誠信問題,廣藥應適時給消費者一個說法,刻意的緘默反而令消費者生出更多疑問。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理應受到保護,選擇與消費者站在對立面只能是自食苦果。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