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雪糕是牛奶做的么?”“綠豆棒冰等于綠豆沙加水么?”
近日,雪糕被曝一根最多含有14種添加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食品添加劑“移動倉庫”。記者通過調查再發現,其實牛奶雪糕不含牛奶。如今很多雪糕早已遠離了過去的天然與實在。
以熱銷的雀巢牛奶棒和伊利的紅棗牛奶雪糕為例,其配料有水、葡萄糖漿、白砂糖、植物油、乳清粉、食品添加劑(增稠劑、乳化劑、酸度調節劑、食用香精),唯獨不見牛奶的身影。
伊利客服對此稱,只要配料表中沒有標示就表示沒有,并且強調該雪糕只是“牛奶味”并非有牛奶成分,其牛奶味是由其他成分調和成的,其中的紅棗是紅棗醬。某些大品牌的香草口味冰淇淋,也不含香草,口味完全由食用香精或添加劑來完成,很多廠家添加的也只是草莓香精或代可可脂,并非天然草莓和純巧克力。
有關媒體甚至做了一個實驗,將現在人氣很旺的“笨nana”融化,因為添加劑的緣故,和一般雪糕融化成液體不一樣的是,其融化后變成了一塊軟軟的、黏滑的膠狀物,有點像果凍卻不易被攪碎,碗底還有少量的淡紫色的液體,湊近了,能聞到濃郁的香精的香氣。
雪糕融成膠狀物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價格低廉的雪糕相對添加劑較多,企業為降低成本又想提升口味,就需要一些香料、增稠劑來“幫忙”。雪糕融成膠狀物,有可能是為達到果凍雪糕的效果添加了過量食用膠。
令人擔憂的是,目前國家對添加劑疊加用量,沒有具體標準。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