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大農民即將迎來豐收之際,5月25—26日,河南南部主產區普降暴雨,隨后在5月27日至6月1日又出現連續多日的陰雨天氣,使得主產區南陽、信陽、駐馬店、周口、商丘及湖北、安徽部分地區小麥受災嚴重,產量和質量均大幅下降。
據了解,今年5月中旬以前,豫南地區小麥長勢良好,當時市場預期小麥產量和質量都將超過去年。“在未出現惡劣天氣前,當地農民、糧食部門均認為今年小麥又將迎來一個豐收年,農民種糧收益、糧庫經營等情況均比較好。”河南泌陽縣付莊糧管所所長郗躍存表示。
河南金五谷糧油公司業務經理許志國告訴期貨日報記者,今年信陽地區受災嚴重的麥田小麥生芽率達到50%左右,而沒有生芽的小麥也普遍受到了赤霉病、黑銹病的損害,80%左右的小麥腹毛發黑、色澤發暗,并伴有異味。
河南西平縣二郎糧油購銷有限公司的調查顯示,今年西平縣二郎鄉小麥種植面積有5萬畝,平均單產在800斤左右,種植的主要品種為鄭麥9718、979,初步估計全鄉二級小麥占比接近40%,三級小麥占比約為40%,四級小麥占比約為20%,其中四級小麥的不完善粒為50%左右。與去年相比,今年該鄉小麥產量、質量均大幅下降。
走訪中豫南一些農民分析,當地小麥產量、質量下降一是因為在小麥授粉期出現了冷霜凍和陰雨天氣,氣溫較往年同期下降較多,影響了小麥正常授粉。二是在小麥即將成熟期,連續出現陰雨天氣,這導致小麥不同程度地發芽和霉變。三是隨后部分地區又出現大風等惡劣天氣,這使本來已經減產的小麥又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倒伏,而倒伏的小麥幾乎全部出現了生芽及霉變現象,嚴重影響了小麥的質量。
另據了解,5月25日以前收割和晩熟的小麥質量較好,但占比僅有10%。整體來看,今年豫南地區小麥總產量很難達到常年水平,質量也明顯較差,甚至不及2009年。
來源:期貨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