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魚清幽神秘,猙獰丑陋,肉質粗糙。早年鄂西北大山里的農民從不吃它,只是偶爾用它喂豬。是城里人的刁饞獵奇,炒高了它的身價,蟄伏深山的幽靈一下成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每公斤售價躥至4000多元,種魚更是高至每公斤6000多元。但泡沫總是要破滅的。娃娃魚最近坐上了過山車!
李貴的折本養殖
2010年秋,人工繁殖的娃娃魚子二代種魚在房縣一度被炒到3000元/斤,小苗達到1000元/尾,成魚在2000元/斤左右徘徊。
白鶴鎮伏溪堰村民李貴當時買了300尾5公分長的小苗,價格為500元/尾,成為房縣2500多個娃娃魚養殖戶中的一員。
李貴算了一筆賬:兩年后可長到2斤半左右,總價值將達到150萬元,刨去成本,毛利潤可達驚人的80余萬元。
沒想到的是,滿心憧憬的李貴自從購魚苗起,娃娃魚市場就一直跌跌不休。
至今年4月,李貴的魚如期長到了2至3斤,但魚苗下降到100元/尾左右,成魚價更是高臺跳水至300元/斤。
兩年下來,每條竟然要虧200元。如果不賣,基本只吃活小魚小蝦的娃娃魚食量越來越大,將是他難以承受之痛。
隨著魚價一降再降,李貴早已辭退了工人自己動手養殖。他苦笑著訴說自己的“幸運”:小魚小蝦也從當初的25元/斤降至10元/斤,成本壓力小了。幸虧當初本錢不多,不像有的養殖戶一下子養了幾千條。“多年來,娃娃魚是房縣農戶脫貧致富項目,魚價一直在千元以上運行,前年到達頂峰。”房縣水產局負責人鄒傳藻說,“很多精明養殖戶那時大量出手,像李貴那樣近兩年進這個行業的畢竟只是少數。”
鄒傳藻認為,娃娃魚價格回歸是市場必然,成魚300元/斤及魚苗100元/尾仍不是最低點。
王臣斐的產苗秘笈
十堰市茅箭區茅塔鄉大溝村的一個偏僻小山溝里,終日山泉汩汩。30歲的王臣斐就在那兒默默地搞了十幾年的仿生態“造魚”實驗。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