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幾天,福建莆田石城一級漁港碼頭熱鬧非凡,數十只運載著鮑魚的小船在活水漁船與海上漁排之間穿梭,十多位石城邊防官兵和鮑魚運送保護者忙碌著將一筐筐鮑魚從網箱轉移到活水船上,助3000萬粒鮑魚啟程前往山東榮成海域避暑。
鮑魚被稱為海洋生物中的“軟黃金”,是莆田沿海尤其是石城村主要的海產養殖品種,單單石城村年產值就可達數千萬元。由于鮑魚苗不耐高溫,因而要求水溫常年保持在12℃至25℃之間。北上并成功度夏的鮑魚,成長周期將縮短3到4個月,為了鮑魚有良好的生長環境,每年11月份數千萬粒的鮑魚都會從山東榮成海域運往莆田石城海域過冬,5月份隨著氣溫的回暖,鮑魚再轉產運往山東榮成海域度夏,由此逐漸走出一條“南北轉場,千里對調”的養殖路子。今年,該所積極與石城村“兩委”溝通,及時制定方案,成立了一支便民服務隊全程參與轉場,還積極協調簡化船舶和漁船民邊防證件的年審、漁船民暫住證的辦理手續,為3000萬粒鮑魚進入市場贏得先機。(黃涵)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