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聚氰胺"事件開始,乳制品市場就爭議不斷。今年初香港限購奶粉事件,將國產乳制品的信用度低暴露無遺。
昨日(6月4日),工信部消費品司下發《提高乳粉質量水平提振社會消費信心行動方案》,決定將從6月1日起開啟為期3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特別針對嬰幼兒配方乳粉安全生產問題進行整治。
奶業專家、廣州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當前國內行業標準較低,以及公眾對乳品企業信任度不高,造成了公眾對國產奶粉的不信任。他表示,如果能改變這兩點,就可以改變當前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現狀。
將提高產業集中度
工信部此次專項行動主要針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進行檢查,重點對企業內部食品安全管理、行業準入、產業結構、技術改革、標準體系等與工業發展相關的方面進行改進。
特別是針對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準入方面,工信部要求嚴格按照準入條件要求核準新建和改建項目,在2013年年內開展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再審核清理工作,淘汰一批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質量安全保障條件不達標的企業。
不僅如此,工信部還將引導嬰幼兒配方乳粉優勢企業實施強強聯合、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不過對于乳制品行業的過度集中,行業專家卻有不同看法。
王丁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分強調資源集中是一個錯誤,特別針對奶業而言,這部分企業不能做強又做大,越大的企業風險就越高。
王丁棉稱,對于奶業資源必須要合理利用,資源就近開發,這是奶業發展的一個基本常識。"對我國而言,黑龍江、內蒙古是主要產區,但是當地并不能完全消化生產出的奶粉,所以就會拉到全國去銷售。為什么不到南方發展呢?產地消費不完,積壓越多,在運輸的時候,產品的成本就越高,所以高度集中這個政策導向,我覺得并不好。"他還認為,另外一個不能發展高度集中的乳制品企業的理由就是企業大小跟企業的道德無關,"現在觀點都認為中小企業容易犯錯、造假,其實不是,小企業要生產,就是要謹慎,不敢造假,所以現在多數大企業并不是都沒有出事。所以這個不能以大小規模來論英雄,要講求他的實力,講求他的企業道德。"
完善行業基礎標準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