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月1日開始,渤海和黃海水域進入傳統的休漁期,近日,記者走訪東營幾家大型的農貿市場了解到,休漁期來臨,海鮮價格明顯“爬高”。
6月4日,記者走訪發現,各市場內海產品的品種比較少,只有少量的鲅魚、黃花魚和貝類海產品等。一家攤主告訴記者,九成的海產品都漲價,但上漲幅度不大。
相比于海貨的減少,淡水魚的購買量開始增加。在一家賣淡水魚攤前,記者看到了鮮活的鯽魚、鯉魚等,價格也不是很高。攤主告訴記者,雖然現在也能買上冷凍的海貨,但是凍魚跟鮮魚的口感還是沒法比。他說:“按照以往的經驗,一到了夏天,淡水魚的銷量將會增多,價格也會上漲。”
面對海產品漲價,絕大多數市民表示理解,“物以稀為貴嘛!”。他們表示,不會因為海產品的漲價而減少購買。
據記者了解,除了市場上的新鮮海貨價格略微上漲外,經營冷凍、干貨的水產店價格并未有起伏。一家水產店的經理說:“不排除冷凍海鮮價格有持續上漲的可能。按照以往經驗,到9月休漁期過了以后,價格也不會出現較大降幅,因為緊接著就是國慶節和中秋節,這兩個節日也是購買海鮮的旺季。”
記者聯系了東營一家飯店負責人鄭經理,鄭經理表示,飯店采購的海貨價格大約上漲了10%左右,但是飯店銷售的成品菜菜價未變。對于供貨量情況,鄭經理表示,除了極個別的海鮮產品很難進貨外,其他的海鮮供貨還是比較充足的。鄭經理說:“現在不存在供貨量不足的問題了,即使到了休漁期,也有人工養殖的海鮮,在我們這里,每一種海鮮供貨還是比較充足的。”(千山)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