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麥收季節,又見谷賤傷農。
5月30日起,河南、湖北分別啟動了小麥最低收購價收購。但在全國產糧百強縣河南省正陽縣,農民們卻仍在以低于國家最低收購價的價格將小麥賣給個體收購點,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當地的糧庫遲遲沒有開倉收糧。
按照中儲糧官網5月31日發布的內容,中儲糧總公司在河南、湖北兩省分別布設收儲庫點1005個和515個,能夠有效滿足農民售糧需要。
但直到6月2日,正陽縣農民們在遍尋不著收儲庫點后,只得將整車整車的小麥拉到了個體收購點。收購點的小黑板上公布的價格是“每市斤0.90-0.98元”,明顯低于國家最低收購價三等小麥每市斤1.12元的標準。
種糧戶陳輝表示,他們也知道國家有最低收購價,但是從去年到現在,當地的糧庫就一直關著門不收糧。無奈之下,村民只得將小麥賣給個體收購點。由于賣糧的人多,收購部的老板還紛紛壓價,上午還是每市斤1元錢,下午就降到了每市斤0.95元。
種糧戶陳建民則算了一筆賬,他家今年種植小麥20畝,畝產均在800斤以上,由于當地糧庫不收購,最終只能以每市斤0.98元的價格賣給個體收購點。相比按照國家最低收購價賣出,他總計損失了2000多元。
先鋒種業原中國區總裁劉石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谷賤傷農的問題不光在河南存在,在東北,去年玉米(2427,-3.00,-0.12%)豐收后,價格由1年前的1.05元/斤降到今年春節后的0.65元/斤,個別地區甚至掉到0.60元/斤以下。如此計算,農民每公頃收20000斤玉米剛剛“保本”,還要搭進去一年的勞動和擔驚受怕。
中儲糧官網顯示,中儲糧總公司是國家調控糧食市場的重要載體,總公司努力實現“維護農民利益、維護糧食市場穩定、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目標。
但是在河南與東北的調控中,中儲糧卻沒能完全實現“維護農民利益”的目標。針對上述河南正陽的問題,中儲糧河南分公司正陽直屬庫主任耿發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雖然5月31日河南就啟動了小麥托市收購,但何時開倉收糧還要結合各地情況,要等候駐馬店中心庫的通知。
來源:華夏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