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3年,兩件大事給原本脆弱的稻米產業帶來更為沉重的打擊。一是“鎘大米”事件的全面爆發;二是進口大米數量持續增加。春夏之際,本是稻米行業的市場淡季,受這兩件事情影響,稻米產業更是雪上加霜,價格走勢持續低迷,農戶售糧積極性下降,市場購銷不旺,米企大部分停產,貿易商持續觀望,整個產業鏈條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大米一時成為糧食圈子里的“熱點”。
重金屬污染嚴重,鎘大米流毒未息
2月份,網上開始流傳出廣東糧食集團從湖南采購的一批大米重金屬鎘超標嚴重,質檢部門從廣東糧食市場抽檢出不合格大米的事情,事件經過兩三個月的發酵,鎘超標大米擴散范圍越來越大,媒體爆料越來越多,追蹤污染源,土壤污染嚴重、肥料用量加大最終導致大米中鎘含量超標。鎘大米對湖南稻米產業帶來的打擊格外沉重,米廠大部分停工待產、企業訂單下滑、稻米滯銷嚴重,農民種植積極性大受打擊。
低價進口大米持續增加 市場沖擊效應持續放大
據海關數據統計,2013年1-4月我國大米進口量達到99.3萬噸,較上年同期大漲84.54%。主要進口國為越南、巴基斯坦和泰國等。照此進口速度測算,2013年我國大米進口量將超過300萬噸。據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我國已經成為繼尼日利亞之后世界第二大大米進口國。除了海關進口之外,每年通過邊境貿易等方式輸入到國內的大米數量也在100萬噸以上。由于國內外大米價差較大,貿易商通過進口大米,然后跟國產大米按一定的比例進行攙兌,通過這樣的方式降低生產成本。通過攙兌這一杠桿效應,大米終端市場流通數量增加,給原本寬松的市場增加更大的供給壓力。
從整個大米加工產業來看,跟油脂油料、面粉等加工業相比,大米加工業具有小而散的特點,企業數量眾多,但是規模偏小,抗風險能力偏低。2013年“鎘大米”和進口大米對秈稻米市場的影響較大,并且這些影響在新季早秈稻上市前仍會持續一段時間。
微觀影響:
來源:中華糧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