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大宗商品市場整體較為低迷,但最近2周,豆粕、菜粕這樣的飼料類期貨卻頑強地大幅走高,10個交易日內豆粕漲幅超過6%,菜粕也達到了 5%。分析人士認為,如此強勁漲幅顯示出較強的基本面,飼料類期貨的上漲意味著養殖行業對于飼料需求的好轉,隨之而來的將是豬肉和禽蛋價格的回升。
國內需求緩慢回升
以美國芝加哥交易所為代表的國際大豆價格從5月上旬開始就走出了低位振蕩區間,在近一個月的時間里漲幅超過10%。
國都期貨農產品研究中心副總監魯娟分析,一方面從5月開始,南美大豆上市的進度緩慢,而美國陳豆庫存緊俏,同時新豆播種受天氣影響延遲,國際大豆價格因此大幅反彈;另一方面,由于阿根廷港口工人罷工,南美大豆到港進度緩慢,國內港口庫存仍處于歷史低位,采購商不得不轉而采購美國大豆,從而加劇了美國大豆供給的緊張。
由于國內生產豆粕的原料主要是美豆,因此國內豆粕價格的上漲也就成為必然。魯娟認為后市資金仍會炒作美國不利天氣、大豆種植延遲等題材,本輪國際大豆和豆粕期貨的上漲預計將延續至6月底,如果天氣狀況槽糕或者有其他題材出現,豆價走強的時間可能進一步延長。
除了國際大豆價格反彈的因素外,近期國內對飼料類的需求增長趨勢也十分明顯。前段時間市場對“h7n9型禽流感”疫情反應過于敏感,當時飼料類期貨價格出現了一波快速下跌的恐慌行情,隨著天氣轉暖以及疫情影響漸漸消退,下游生豬、家禽等行業的消費出現明顯的回暖。
與此同時,年內第二輪凍豬肉收儲也給養殖行業提供了動力,養殖利潤好轉使得飼料需求日益旺盛。飼料企業普遍開始補充庫存,帶動豆粕、菜粕的需求復蘇。并且我國端午節消費小高峰臨近,推動了飼料下游食品價格節節走高。
4月7日國家發改委宣布,在全國20多個省份同時啟動凍豬肉收儲。經過兩個月的調控,生豬價格跌勢放緩。5月22日國家再次啟動凍豬肉收儲預案,生豬價格終于止住跌勢并小幅反彈,生豬養殖行業也結束了長達3個月的虧損狀況。5月底全國良種豬均價突破7元/斤的整數關口,同時豬糧價格比也回到了 6:1的盈虧平衡點,養殖戶重新有了補欄熱情,加之前期母豬存欄量較高,飼料需求的反彈也較為迅速。
來源:新金融觀察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