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以來,中國南方大米鎘超標事件導致湖南、江西、湖北等地秈米銷量趨于黯淡。隨著夏季的來臨,南方地區頻繁降雨也將會影響早稻生長,分析指出,在南方“鎘米”事件再度發酵和大米進口量持續增加的影響下,早稻價格依舊難有起色。
5月份,早秈稻期貨價格止跌后低位弱勢運行,ri1309合約價格報收于2609元/噸,低于2013年國家規定的2640元/噸的早秈稻最低收購價。
南方“鎘米”事件再度發酵
5月中旬以來,中國南方大米鎘超標導致湖南、江西、湖北等地秈米銷量繼續趨于黯淡。盡管這一事件自2月份被媒體曝光至今已有3個多月,照理市場對利空消息應該已經消化,但是事情并非那么簡單,似乎有越演越烈之勢。5月17日當周,廣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了2013年一季度大米抽檢結果顯示不合格率44%,鎘超標問題最為突出。5月20日央視對此進行曝光,南方“鎘米”事件再度發酵。湖南、江西、湖北等地區秈稻收購價繼續弱勢運行。截至5月30日,中華糧網發布的全國早秈稻收購均價為2574.55元/噸,低于2012年國家規定的2600元/噸的早秈稻最低收購價。
南方“鎘米”事件導致市場對消費國內大米的信心嚴重降低。盡管并非所有的大米都存在鎘超標的問題,但是市場對所有的大米都錯誤地認定為屬于鎘超標,已經嚴重影響到國內大米銷售,甚至優質大米都慘遭市場摒棄。不僅大米加工企業開工率低,而且大米進口量繼續加大。因此,在該事件難以得到實質性解決的情況下,信任危機對行業的不利影響才是致命的,即使產量可能下滑給價格帶來提振,但是難以抵消銷售幾乎停滯給價格帶來的絕對利空。此外,由于解決“鎘米”污染根本在于解決土壤污染,而農田消除重金屬污染需要相當長時間,因此,“鎘米”事件對國內大米消費持續低迷影響短期內難以平息。
進口大米猛增
來源:國際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