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廳吃飯,大多是吃完再付錢,到超市購物,如果太渴或太餓,可不可以先吃點東西、喝點飲料,再買單呢?
昨天,記者在漢陽鐘家村家樂福購物結賬時,發現前面有位30歲左右的男士,拿著一瓶已經喝了幾口的橙汁飲料在買單。“剛才太渴了,就先喝了。”該男士說,反正自己最后付了錢,先喝后交錢不是問題。
記者隨后在網上搜索發現,不少武漢網友曾在網上發帖提及:有在超市里先吃喝后再結賬的經歷,其中最常見的是喝了飲料再付款,此外還有人先吃了油條、小籠包、炒花飯等。
這些網友大多表示,主要是當時太餓或太渴,收銀臺又在排長隊或是還要繼續逛超市,沒法及時結賬,因此先吃了喝了,不過最后會拿著空瓶子或空袋子去買單。
本地多家大型超市表示,“先吃再付款”現象的確存在,超市從“方便顧客”的宗旨出發,對這種行為表示理解,但并不提倡。
有超市人士坦言,多數情況下,先吃的人最終也是會去付錢的。但目前還是有些抱著占便宜心態吃了不付錢的人,有時工作人員清貨,會在角落里發現喝了一半的飲料、吃剩的食品等,這加大了商家管理難度,增大了防損、防盜成本。
武漢社科院研究員劉崇順說,目前國內超市普遍是先付款后消費,是約定俗成的心理習慣問題。不過超市服務能否更人性化一點,比如,在賣場里設免費飲水區,或設個休息區,讓一些渴了、餓了的顧客,可以拿著賣場里的飲料、食品,到休息區吃點、喝點,然后再付款。
來源:武漢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