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隨著范家壩泵站四臺機組成功接線運轉,白嘩嘩的港水通過新建的泵站抽起,沿著硬化一新的溝渠一路流向田野。這標志著歷時半年多建設,湖北省鄂州市第一個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項目———范家壩農業開發項目順利竣工。
范家壩開發項目位于杜山鎮柯營村內。望著嘩嘩的清水流進魚池,灌進秧田,柯營村村支部書記柯友鐸喜不自禁:“項目區內萬畝農田、魚池將徹底告別‘靠天收’啰”。
“晴天旱,雨天澇。”這是曾經范家壩的真實寫照。“這么平整的農田、耕地,就是沒有一個好收成。”柯營村4組村民柯四清道出了他多年種田“靠天收”的無奈。
范家壩農業開發項目輻射杜山鎮柯營、東港、下王、先臺、三山五個行政村1萬畝農田、魚池,受益群眾涉及10個村民小組832戶農民、漁民。“要不是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幫忙,今年養殖情況又難料了。”柯營村12組養魚大戶周從炎有28畝水面,專養“四大家魚”。他告訴記者,“泵站和溝渠5月底竣工,正好派上了用場,為我們種田人、養殖戶送來了及時雨,真是惠民利民!”
杜山范家壩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去年10月開始實施,項目投資1286萬元,財政投入資金1200萬元,其余86萬元由受益村民參與投工投農。半年多來,在市、區兩級農發辦的大力支持下,在駐村工作組的協調下,各項工程進展順利。截至目前,項目共改造排澇泵站2座,其中維修1座,拆除重建1座,新增更換4臺套泵站機電設備;疏浚現有排水溝6條、總長6.93公里,清淤土方量2.92萬立方米;新建和襯砌各類灌溉渠道27.30千米,新建各類渠系建筑物554處;新修田間道路24.90千米,新建曬場4000平方米,改良土壤100畝;營造農田防護林0.08畝,栽植樟樹、楊樹、欒樹等各種防護林0.57萬株。該項目堅持科學開發、產業開發,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力推行“土地集約化、農田連片化、產業規模化”的產業運行模式,形成了“田連片、渠成網、路互通”的高產穩定農田示范區,建起了雙低油菜示范基地、優質水稻糧食生產基地和精養魚池基地等三大基地。
來源:湖北省水產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