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媒體透露,近日,上海市食品安全辦會同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通氣會,鼓勵更多市民以及行業中的“深喉”能夠提供線索,并考慮采取措施特別鼓勵市民進行隱名舉報。
上海市食安辦副主任顧振華透露,去年食安辦對舉報者給予最高20萬元的舉報獎勵,今年小額舉報獎勵占了大多數。到目前為止,今年核發的最大獎勵額度在四位數,報料人來自企業“深喉”。
“深喉”原指在美國“水門事件”中為記者提供重要資料的線人。正是這些線人捅開了“水門事件”的內幕,導致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辭職下臺。事后,《華盛頓郵報》的總編輯西蒙斯引用了當時一部知名色情電影《深喉》的片名,作為線人的化名。
如今的“深喉”一詞經過無數文章、書籍、電影和互聯網不斷報道、描繪,帶有極其神秘的色彩。那么鼓勵“深喉”作為食品安全的監督員,在國際上是否也有同樣的做法、效果又如何呢?
我們先來看日本。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觀察員黃學清說,日本這樣的“深喉”很多。
黃學清:日本有食品安全保障機構設立的食品安全委員會,還有各種相關的法律法規,其中就有2006年開始實施的保護內部告發者的公益告發者保護法,從這個法律實施開始的5年中,對食品的標識和事物不符的內部告發就有63件,揭發出來的食品偽造、偽裝的事件幾乎全部來自于內部告發。
但是,秘密告發也同樣會帶給“深喉”沉重的壓力,很多“深喉”并不像媒體所報道的那樣,成為英雄。
來源:中廣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