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鄧志喜在“誠信共治維護食品安全”分論壇上表示,盡管我國農產品的合格率總體處于較高水平,但仍有超過50%的消費者認為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嚴重。一旦出現農產品安全風險的任何負面信息,消費者馬上會選擇停止購買,因此食品企業要特別注意誠信建設和風險防范。
專題調研
53.1%消費者不滿農產品質量
農業部發布的最近四年我國主要農產品質量監測報告顯示,我國蔬菜、畜禽產品、水產品等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均保持在96%以上,而畜禽產品合格率更是高達99%,產品質量處于較高水平。
然而,2012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專題調研結果顯示,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普遍關注,有53.1%的消費者認為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比較嚴重,且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的容忍度很低,農產品質量安全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引起軒然大波。
企業出錯消費者會用腳投票
在調查中,60%以上的受訪者表示,當遇到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時會選擇保持沉默,只有37.4%的消費者愿意投訴。“怕麻煩、缺乏投訴渠道、怕遭到報復是消費者選擇沉默的主要原因。”鄧志喜說。
雖然多數人選擇沉默,但消費者還是會對風險信息做出強烈反應。根據調查,一旦有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的消息出現,近半數的消費者會立即停止購買相關產品,并轉告親友。“這個給我們帶來啟示,一旦誠信上出了一點點差錯,消費者會用腳投票,這會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損失。”鄧志喜表示。
專家解讀
食品安全最大危機是信任危機
昨天,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在“技術創新與食品安全”分論壇上指出,食品安全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幸免,食品安全最大的危機是信任危機。
孟素荷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食品工業持續近30年的20%以上的高速增長,在今年第一季度出現了15%的增速,這是近30年來所沒有的。“中國食品工業在未來的5到10年還依然是全球最活躍的經濟板塊,不過要過一個巨大的坎就是食品安全。”
來源:京華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