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7時40分,黃巖區院橋鎮左任新村的左岙坑楊梅市場人頭攢動。幾十名梅農挑來剛采摘的楊梅擺起地攤;來進貨的客商絡繹不絕,小貨車停了一路。
66歲的金梅方此時正跟一名從路橋趕來的商販講著價格。一番砍價之后,兩籃荸薺種楊梅,以270元成交,每斤約8元。
“這幾天,我4點鐘就起來摘楊梅了!今天3個人摘到現在,就摘了2籃。”金梅方告訴記者,這兩天連續高溫,楊梅陸續成熟,必須抓緊采摘,“氣象預報說,過兩天又要下雨,我們全村都在搶摘楊梅。”種了20多年楊梅,金梅方清楚,一旦下雨,楊梅不僅掉果嚴重,品質也會大受影響。
收起籃筐、扁擔,金梅方馬上要趕回左岙坑的楊梅山,他家近10畝楊梅,都分布在這片全省無公害東魁楊梅示范基地里。記者跟著老金一起上山,體驗他們的酸甜苦樂。
楊梅山不高,但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種了密密麻麻的楊梅樹。“這片基地里,有2500畝楊梅,涉及附近800多戶。”金梅方說著,坐上媳婦朱偉萍的汽車,“以前靠肩膀挑,現在村民都有小車,方便多了。”
車子停在路邊,我們鉆進了路邊的楊梅林。老金把籃子挎在臂彎里,爬上了楊梅樹,“樹枝很脆,一定要慢慢上去,斷了枝損失就大了。”
“楊梅沒全熟的時候最難摘,必須一顆顆挑。”老金的妻子張冬芹說,楊梅一旦成熟,掛枝一天左右就會掉果,“我們家100多棵樹,每天都要一棵棵看過去,有成熟的就趕緊采,掉地上就不值錢了。”
按照張冬芹教的辦法,記者試著攀上枝椏,在枝頭挑選起來。每棵樹上,符合標準的楊梅僅在少數,往往挑了五六顆,只有1顆符合要求。更為難的是,人在枝椏上騰挪不開手腳,采摘稍遠一些的楊梅,要費上不少巧勁。半個小時下來,記者已經大汗淋漓、渾身酸痛,籃子里卻只裝了30多顆楊梅。
金梅方夫婦已經換了好幾棵楊梅樹,他們將采下來的楊梅,統一挪到一塊空地上,上面支著遮陽傘。媳婦朱偉萍一顆顆挑揀著,將個頭差不多的楊梅選到另一個籃子里。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