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俞建華日前表示,以wto(世貿組織)為代表的全球貿易規則,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落后于國際經貿格局的新變化,也落后于相關國家利益的訴求;中國始終堅持以多邊貿易為主、區域貿易安排為輔的立場。
俞建華是在20日開幕的博鰲亞洲論壇亞洲自貿協定論壇上如是表示的。
目前全球各地自由貿易區的發展迅猛。據wto統計,目前簽訂并實施的自貿區已經達到247個,其中相當數量的自貿區都是近年完成的。全球一半以上的貿易已經在各個區域貿易安排、自貿區當中來進行。
未來有的自貿區將“塊頭”很大。在亞太地區,最有代表性的是《跨太平洋[3.83% 資金 研報]伙伴關系協議》(tpp),這是美國公布重返亞太政策后主導的多邊協定談判。
近日成為全球焦點的還有美歐宣布正式啟動的最大規模自貿談判ttip(《跨大西洋[-0.64% 資金 研報]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
中國同樣在推動國際貿易多邊互動。中日韓自貿區第二輪談判將于7月31日~8月2日在上海舉行。據預測,中日韓自貿區建成后,中國的gdp將獲益增長1.1%至2.9%,日本獲益增長0.1%至0.5%,韓國獲益增長2.5%至3.1%。
目前,中國已與東盟、智利、巴基斯坦、新西蘭、新加坡、秘魯、哥斯達黎加簽署并實施自貿協定。
俞建華認為,自由貿易區的迅猛發展,是多邊貿易體制進程受阻的必然結果。近年來,特別是金融危機以來,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進展緩慢,甚至陷入僵局。
“近10年來,一方面各國產業結構和競爭力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另一方面,隨著全球價值鏈不斷深入發展,各國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然而,多邊貿易規則還停留在1994年達成的烏拉圭貿易協議,它的深度和廣度都無法滿足當前各國產業發展和彼此間更加密切的經貿聯系的需要。各國迫切希望通過自貿區進一步加強市場的整合,并就新的合作重點領域制定出新的規則。”俞建華說。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