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珊溪鎮的周作榮,這幾天一直在忙著楊梅的大宗生意——通過他之手,30多戶果農的20多噸楊梅已走向寧波、溫州等地的市場。昨天,記者從溫州市供銷合作社了解到,目前,我市活躍著4246名與周作榮一樣的農產品經紀人,他們進田頭、跑市場,成為農產品營銷的生力軍。
農產品經紀人是指從事農產品收購、儲運、銷售以及銷售代理、信息傳遞、服務等中介活動而獲取傭金或利潤的經紀組織和個人。在我市較早開展農產品經紀人培養的文成和樂清兩地,農產品經紀人活躍于田間,真正成了“田頭操盤手”。
文成縣農產品經紀人協會會長周月杭介紹,地處山區的文成,由于農民文化知識程度普遍不高,一直靠傳統模式銷售,加上市場信息不對稱,常會出現農產品滯銷等問題。農產品經紀人介入后,此類問題得到緩解。如2011年5月,南田鎮600多噸黃瓜上市過于集中,文成和溫州市場處于飽和狀態,外地商販趁機壓價,每市斤被壓到0.15元,文成縣農產品經紀人協會組織會員,利用各自建立的營銷網絡,將黃瓜以每市斤0.8元的價格銷往福州和上海,幾天時間就解決了黃瓜積壓問題。據統計,2011-2012年,文成農產品經紀人協會的會員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達3.23億元,為農民提供中介服務2000余次。
農產品經紀人在樂清、蒼南等地也較為活躍。在樂清,業績排在前10名的經紀人,主要從事水果大宗生意,年銷值達1.5億元左右;而蒼南的232名經紀人則主要幫助農戶推銷蒼南特色的大宗水產品、茶葉、四季柚等農產品。
據溫州市供銷合作社紀委書記金凱介紹,溫州民間一直活躍著“伢郎”,農戶通過他們將田頭種的蔬菜、瓜果、雞鴨等農產品銷往市場。而現在的農產品經紀人,不但將產品銷出去,而且還會把市場上的需求信息帶回來。他們需要通過考試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才能上崗。
2007年,溫州在全省率先開始農產品經紀人培訓。目前,全市已考取初級、中級、高級資格證書的農產品經紀人共有4246人;樂清、瑞安、蒼南、平陽、文成等9個縣(市、區)還建有農產品經紀人協會,經紀人隊伍在逐步壯大,已成為繁榮溫州農村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記者在日前發布的全省百強農產品經紀人初步排名名單中發現,我市有9名農產品經紀人位列其中,入圍的100強農產品經紀人營業額均在2154萬元以上。
來源:浙江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