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靠港、網收艙、人上岸”,從5月16日開始的南海伏季休漁至今已有一個多月了,廣東東莞市虎門鎮各大市場海鮮供應情況怎樣?價格有沒有上漲呢?對此,筆者近日進行了調查。
海鮮價格上漲一至兩成
6月18日上午10時許,筆者來到虎門大市場見到,各個海鮮攤檔上都擺滿了魷魚、馬膠、帶魚等魚類,不少市民正在選購。
檔主譚先生介紹,受休漁的影響,目前市場上的海鮮大部分來自湛江、福建等地,以冰鮮魚為主,由于供應量有所減少,其價格也上漲了一至兩成。此外,魚的品種也從原來的30多種,減少到20余種。
“現在我們這里只有魷魚、帶魚、墨魚、黃花魚等20多種魚,像獅子魚、鳳尾魚、奶魚等休漁后都沒得賣了。”譚先生說,“在價格方面,整體上漲了約一至兩成,如休漁前40斤一條的馬膠賣35—36元/斤,現在要賣到38—40元/斤;大條的魷魚每斤也漲了一至兩元。”
在虎門中心市場,不少檔主也表示,休漁期漁民們都上岸了,市場上魚類 減少,銷售商拿貨價格上漲,魚價自然也水漲船高。“預計到8月份休漁結束后,魚價才會有所下降。”
海鮮銷售未受影響
雖然魚價有所上漲,但是市民買魚的熱情并未受到影響。虎門大市場海鮮檔檔主吳女士告訴記者,盡管海鮮價格上漲,近期依然有很多市民前來購買多春魚、馬友、帶魚等各類海鮮,生意并未受到影響。
“作為虎門人,吃海鮮早已成為習慣,休漁期價格雖然是貴了一點,但還是能夠接受的。再說現在講究營養均衡,也不是天天吃魚,所以價格漲一點對我沒有太大影響。”正在購買海鮮的市民陳女士笑著說。
來源:南方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