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進口量減少、農戶種植意愿減弱直接影響了國內大豆的供應量。業內人士指出,農戶種植利潤的下降成為農戶種植意愿不高的重要原因。大豆種植的嚴重萎縮將會破壞國產大豆上下游的產業鏈,這些負面的影響值得業界提高警惕。
據美國彭博社6月17日消息,中國大豆壓榨企業及彭博社研究人員綜合預測顯示,在從10月份開始的未來一年中,中國大豆進口量將比預期減少。上海匯易咨詢公司分析員tommyxiao表示,今年4月到5月,受禽流感疫情影響,中國對主要飼料大豆粉的需求量相應減小。同時,由于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等因素,食用油和肉類消費增長也放慢。
近一段時間,不僅僅是大豆進口量有所減少,國內農戶種植大豆的意愿也有所減弱。據了解,由于今年東北春播期間水分大、雨水多,作物種植期普遍比往常推遲了7到15天,部分種植時間落后地區的農場和農戶正抓緊時間春播,但整體完成率不足50%。而且由于去年雨雪天氣頻繁,部分農場地塊的玉米還沒有收割,也影響了新一輪作物的種植。從種植品種的選擇來看,以黑龍江地區為例,今年仍以種植水稻和玉米為主,目前大部分農民寧愿等待時機播種玉米而不愿意種大豆,在不少適合大豆種植的農田卻看不到大豆的蹤影。
牡丹江地區穆棱市是黑龍江東部最重要的大豆物流和貿易中心,曾有“大豆之鄉”的美譽,可從今年的情況來看,當地部分農戶雖然保留了田地進行大豆種植,但大豆種植面積卻相比往年同期嚴重下滑,當地農民從種植傳統的榨油用大豆轉向種植高蛋白大豆。瑞福達油脂有限公司的有關負責人表示,很多依托重要的國產產區進行生產的大豆油壓榨企業現在都已停工。即便在傳統的主產區附近,國產大豆的收購也是越來越難。由于國產大豆種植收益不高,東北地區不少農民放棄大豆而改種玉米。
目前,東北地區農民手中的大豆數量比往年下滑嚴重,留在農民家里的大豆大多質量不好。然而,貨源的稀少并沒有帶動國產大豆價格走高,當前東北地區油用大豆收購價為3.4元/千克至3.6元/千克,由于當地部分坌油廠停產,油用大豆采購略顯冷清。相比而言,銷往南方進行豆制品加工的高蛋白大豆的購銷較為旺盛,收購價格為4.6元/千克至4.8元/千克。
來源:國際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