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位于四川省內江市的王老吉縣級經銷商王良武(化名)向時代周報記者爆料指,自己前后預先墊付50萬王老吉飲料貨款,沒想到王老吉卻遲遲不發貨,壓貨期超過一年。
拿不到退款又一時進不了貨品的王良武,甚至還被王老吉“甩”了—在沒有知會自己的情況下,王老吉轉和該縣其他經銷商悄悄合作。
王良武并非個案,王老吉壓款壓貨的現象在其他地域也在上演。
一面是對渠道及市場份額的迫切渴求,一面卻是產能不足、鋪貨無力的尷尬窘境,王老吉在經歷“權力門”、“毒藥門”后,又因拋出“延壽門”惹眾人吐槽,如今陷入低價傾銷、壓款壓貨的丑聞漩渦中的王老吉,將如何再去粉飾自身的太平?
渠道加速惡化壓款壓貨成常態
王良武是四川省內江市某縣的王老吉經銷商。他在去年5月份加入王老吉,當時為了拿貨,他預先墊付了35.23萬元王老吉飲料的貨款,但王老吉卻遲遲不給他發貨。
兩三個月后,經多次交涉,王良武才陸續拿到少部分的商品。王老吉當時讓王良武再補些貨款,才給他發貨。于是王良武前前后后一共交付了50萬貨款。
但直到今年6月,王老吉仍然有18萬的貨物沒有按約定發給王良武。與此同時,根據王良武的說法,王老吉在沒有知會王良武的情況下,又在該縣另外找了別的經銷商,無情“甩”開了王良武。錢、貨、資格俱失的王良武如今仍討不到合理說法。
據記者了解,王老吉趕絕、壓榨經銷商之嫌疑并非孤例。云南昆明的經銷商楊洋(化名)告訴記者,王老吉在與他們的溝通過程中非常強勢,價格隨時變動,常常被調得亂七八糟的,本來就不大的利潤空間被大力壓縮,這生意她已經做不下去,已經準備轉投售賣王老吉的其他競品了。
記者就與經銷商的關系惡化問題向王老吉公關部進行求證,其工作人員向記者否認了這種情況,并稱當前所有負面傳言都是競爭對手的惡意抹黑,絕沒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行業專家向記者評論道,王老吉絲毫不正視自己在渠道上的行為缺失,反而將一概責任全部推到競爭對手的惡性攻擊上,倒不失為一個快捷巧妙逃避責任的辦法。
上述人士同時表示,王老吉拿回商標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要在全國實現大面積鋪貨,搶占渠道沒有錯,但其代工廠、生產線各方面的準備是不充分的。拿了錢卻不發貨,便是凸顯了其產能捉襟見肘的窘態。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