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冷庫容量僅6千克,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很多冷庫是于上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建設的,這些都是重慶的冷鏈物流的現狀,不過這些狀況都將在今年底得到改善。
27日,“2013國際冷鏈物流峰會暨第五屆中美冷鏈物流會議”在重慶召開,帶來了許多先進的經驗和技術,而重慶的冷鏈產業落后的狀況也在逐步改善。
海鮮今后將便宜10%
對于普通市民來說,冷鏈物流似乎是個很遙遠的話題,其實并不然。冷鏈物流的發展,可以保證市民們能夠更快的吃到更放心、價格更低的食物。
重慶人都愛吃火鍋,基本上什么東西都往火鍋里放,除了海鮮,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海鮮的價格偏高。而一個先進的冷鏈物流中心建立后,就可以使重慶市民享受到更新鮮、低價、放心的海鮮與肉類食品。
例如,由重慶明品福物流有限責任公司投資,正在建設的中國西部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項目,占地規模800畝,總建筑面積93萬平方米,冷庫容量40萬噸,交易市場20萬平方米,加工車間11萬平方米,物流配送中心3萬平方米,商務中心3萬平方米,總投資28億元人民幣。其中項目一期工程用地342畝,冷庫容量20萬噸,交易市場10萬平方米,加工車間7萬平方米,將于今年10月部分建成并投入使用。
該物流中心已經和本地以及福建、廣東、山東等地的肉類和海鮮批發商和食品加工企業簽訂了入駐意向性協議,從中心分銷出去的食品可以減少批發商的分銷環節及倉儲成本,這樣就降低了流通中產生的費用,肉類和海鮮食品的價格將大幅下降。
以海鮮為例,從福建沿海捕撈上來的新鮮海鮮,通過冷藏車運輸24小時內就能順利抵達重慶,通過物流中心的交易市場直接向各大超市、賣場供貨。這大大節省了物流成本和時間成本,海鮮的市場價格也將隨之降低,預計將降低10%以上。
重慶冷鏈規劃前景很美好
來源:重慶晨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