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傍晚,到大排檔、路邊攤,烤上幾串羊肉串,再來瓶啤酒,想必是不少人,在夏天最喜歡選擇的一種解暑休閑方式。然而最近,安徽大學學生薛純,通過dna來檢測的方式,對合肥66個攤點的肉串進行了肉類成分檢測,結果出乎意料,在采集的66個樣品中羊肉只占大約兩成。
安徽大學2009級生物科學專業大四畢業生薛純是一名動物愛好者,他擔心一些無良商家會捕殺流浪動物來降低烤肉串成本。
薛純:我是我們學校動物保護協會的一名會員,一直挺關注流浪貓狗保護這一塊的,因為我看到有新聞報道說廣東有捕流浪貓狗用作羊肉串,我就想看看羊肉串里有沒有這些肉。正好我要畢業了嗎,正好有這么一個好機會。
經過和論文指導老師協商,薛純決定測試烤肉串里肉的種類作為自己的畢業論文研究方向。
薛純:后來和我們指導老師商量一下,覺得肉串里有這些流浪貓的肉,可能性不是很大,因為分析了一下那些肉的貨源不是很穩定,沒有一個充分的貨源供給,最后我的實驗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
想法一決定,薛純便開始了實施的過程。他用了兩個月的時間,足跡踏遍了合肥四個主城區,從合肥66個攤點買了66串烤肉串回來做為樣本。
薛純:不管騎自行車或者坐公交,搭朋友的車,然后碰到有羊肉串攤點就買一串。
接著,薛純開始用基因結合各種分子生物手段對樣本里的dna進行檢測,最后對比全球基因庫確認肉的種類。
薛純:回來我們取下一部分肉,各種處理把dna提取出來,測定一下它的序列,再產生的數據庫上比對一下,就可以確定是什么肉了。
然而,檢測結果讓薛純和老師大跌眼鏡,這些肉串中,羊肉含量不足兩成,充斥著各種雞鴨豬肉等品種。
薛純:檢測結果中只有不到20%,只有19.7%是羊肉的,像豬肉占69%,其他的有雞肉、鴨肉,還有個別的出現牛肉的。
薛純說,這種基因檢測技術目前已很成熟,檢測得出的結論是100%準確的。
薛純:因為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它的dna是不會說謊的,是誰就是誰的。
做完這66次實驗,著實花費了不少成本,不過這些都在預算范圍內:
來源:中國廣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