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政府發布了《關于推動海洋漁業轉型升級提高海洋漁業發展水平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稱,將在廣州南沙建設國家級現代漁業科技園區。發展東南太平洋、北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等公海捕撈。
加強海上執法后被抓扣少了
該《意見》在發展目標中提到,到2015年,海水產品產量達到460萬噸,海水養殖面積穩定在21萬公頃,建成大中型鋼質漁船2500艘,其中遠洋漁船300艘。
同時還提到了拓展外海和遠洋漁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設印度洋、南太平洋和東南亞遠洋漁業中心基地,積極發展東南太平洋、北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等公海捕撈。
公海捕撈的漁民安全備受關注。該意見也稱“按照國家部署積極參與海洋維權護漁行動”。昨日,廣東漁業互保協會會長陳世欽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稱,他們也一直鼓勵漁民到南沙、西沙等地捕撈,政府也有補貼支持。目前廣東省的遠洋漁業生產情況一般,國營企業僅有三四家。公海捕撈存在有時被鄰國抓扣漁船的問題,“不過今年以來加強海上執法后,抓扣現象少了”。他希望政府能加強海上執法巡邏,保護漁民安全。此外,對于東南亞等地的遠洋漁業中心基地,由于需要當事國家的準入同意,因此也需要較強實力的企業營運。
發展漁業電子商務
在加強漁業科技創新上,該意見稱將以廣東省海洋與水產高科技園為依托,在廣州南沙建設國家級現代漁業科技園區。
在發展新型水產養殖方面也將有新動作。該意見稱,將深入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區)創建活動,積極爭取國家專項資金支持。大力發展工廠化養殖、循環水養殖、深水網箱養殖等設施漁業,培育對蝦、羅非魚和優質海水魚等大宗養殖名牌產品。到2020年,建成300個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區),15個深水網箱產業園區,3-5個國家級現代水產種業示范園區,80個國家級、省級良種場。
來源:南方都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