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三個“浙江生態日”。上午,在溫州市生態園三垟濕地,10萬尾小魚承載著環保夢想,踏上了治水之旅。
經過為期3個月的募集推廣,溫州“小魚治水”首次實現增殖放流。“小魚治水”是公眾參與水環境保護的微公益項目,2012年5月21日始于杭州。今年3月30日,溫州市綠色水網環保組織通過首屆“江湖大會”將項目引入溫州,呼吁市民“捐兩元,讓小魚來治水”。
“我們在學校里上過‘小魚課堂’,知道了小魚雖小、但能治水的道理。”溫州市建設小學學生張天祥一早和父母來到三垟濕地,放流了自己認捐的50尾小魚。
這是10萬尾幼小的食藻魚,集中采購自蒼南魚苗供應站。據了解,食藻魚就是白花鰱,它們每生長1公斤大約能吃掉30至40公斤藍藻等浮游生物。10萬尾小魚由三垟濕地進入溫州的塘河水網后,就能發揮水中“清道夫”的作用。
據“小魚治水”項目運營方“綠色水網環保組織”負責人白洪鮑介紹,“小魚治水”溫州站在運營模式上和別處有所不同。其他地區一般采用“小魚認捐”、“小魚放流”單一的公眾參與方式開展水環境保護倡導工作;而溫州則推出小魚課堂、征集放流點、廣場推廣等多個板塊,并組建了“小魚宣講團”走進學校,向全市中小學生推出環境教育課程。
通過市民的認捐,截至活動前一天共募集小魚愛心款6296元。為保證“小魚治水”項目在溫州長期持續,“小魚治水”專項公益基金今天正式成立,溫州市大偉建設工程檢測有限公司為基金注入了第一筆捐款。
不久的將來,“小魚治水”項目不僅在浙江遍地開花,還將傳到外省落地生根。今天的活動中,福建省福鼎市環保志愿者協會的代表接過“小魚治水”的接力棒,并將負責該項目在福建省的落地和推廣。
來源:浙江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