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省食安辦獲悉,近日通過督查顯示,為期1個月的全省農村食品生產流通領域專項整治,在提升農村食品安全環境上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欠賬”,經營者、消費者和監管者都亟須提升食品安全意識,合力構筑符合實際切實有效的食品安全監督網。
從4月15日至5月15日,全省統一開展農村食品生產流通領域專項整治。整治以農村集貿市場、農村校園周邊為重點,主要針對熟食、加工制成品、食品調味劑等領域的假冒偽劣、以次充好、濫用食品添加劑等違法行為,全省共檢查食品經營者32086戶次,檢查食品生產企業(含小作坊)2996家,檢查各類批發市場、集貿市場1045個,查處假冒偽劣案件168件,查處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案件126件,取締無照經營47戶,責令整改93家,立案查處企業14家。
省食安辦組織了4個督查組在各地進行了督查,結果表明,當前農村食品安全仍存在隱患,如食品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意識淡薄,特別是小作坊經營戶的食品安全意識欠缺;廉價食品在農村有較大的消費群體;農村食品安全的監管存在薄弱環節,如票證通使用不規范影響溯源,一些食品零售店從業人員未能提供健康證明,食品存放不符合規定條件等。(記者王慧慧)
來源:中安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