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觀點】預計今年湖北省新季早秈稻收購價可能低開,收購價格會在1.25~1.30元/斤之間,啟動托市預案的可能性較大。后期很有可能在最低收購價附近保持小幅波動,天氣、進口和國家政策將成為早秈稻市場的主要看點。
近年,國內早秈稻價格總體保持震蕩走高態勢,進入2013年后,價格出現反轉趨勢,持續震蕩走低。
目前,離早秈稻上市仍有一段時間,在天氣因素不確定的情況下,產量仍難準確定論,在低價進口大米持續影響下,早秈稻市場轉好預期不強。預計今年湖北省早稻面積增加
據該省農業部門信息,2013年全省積極推進“單改雙”,發展雙季稻,挖掘糧食增產潛力、提升糧食產能,通過示范推廣早稻集中育秧、機插秧等方式,發揮集中育秧省秧田、省用種、省勞力、省投入、適合機插、增加單產的“四省一適一增”的效應,增加早稻播種面積,預計播種面積達到577萬畝,較上年提高50萬畝。
進口低價米持續打壓國內米價
自2012年3月以來,進口大米以低價、量大沖擊市場。進口到港均價480美元/噸(約合3050元/噸)。浙江米粉企業越南米進廠價約3400元/噸,同期國產早秈米3800元/噸。進口大米以價格優勢大量替代早秈米工業用量,在米粉和啤酒米用量上替代最為明顯,其中河粉用早秈米替代達到70%以上。大米進口從少量高端米向大量低端米開放,導致國內供應格局及價格預期發生變化,消費領域重疊致早秈米消費減少,早秈米消費下降削弱早秈稻價格上行的動力。
目前,越南新季稻谷已上市,運到廣西南寧市場價格為2400元/噸,低于國內早秈稻價格。往年,廣西、云南等地都會在湖南、江西產區收購早秈稻進行儲備、加工。目前,由于價格優勢,部分企業采用越南稻谷取代國內早秈稻進行儲備、加工,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國內早秈稻價格的上漲。目前國內工業用糧大部分都被進口米取代,后期如得不到有效控制,湖北省內稻米市場將會更加疲軟。
政策對稻谷價格形成主要支撐
國家已連續6年提高稻谷最低收購價,與2007年相比,早秈稻提高88.6%,中晚秈稻提高87.5%,粳稻增幅最大,實現了翻番。
從2013年6月的行情看,湖北、安徽、湖南普通品種中等質量標準的早秈稻收購價為1.25~1.30元/斤,中晚秈稻1.27~1.34元/斤,東北粳稻1.45~1.50元/斤,收購價都略低于公布的最低收購價。加之目前早秈稻庫存高的企業急于騰空倉庫準備收購新季早秈稻,市場供應壓力增大,購銷清淡,價格呈下行趨勢。因此,2013年稻谷最低收購價將對市場形勢形成強力的底部支撐。()
來源:糧油市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