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到小滿,又是一年農耕時。家住黑龍江的老王以種植玉米和大豆為生。據他所說,近幾年收成一年不如一年,加上今年受低溫內澇的影響,東北多地種植期延遲,導致播種時間推遲,秋季可能出現谷物歉收風險。但老王無法想象的是,他的玉米大豆歉收竟然可能會引起一場戰爭。
此外,5月31日,位于黑龍江省境內的中儲糧黑龍江林甸直屬庫發生火災。大火導致4萬噸糧食過火而焚尸,一時間“糧食”被公眾敏感提及。
世界糧食危機與中國
黑龍江省擁有中國最大的農業生產基地。省內有大片的玉米種植基地,同時也是我國最大的大豆產區,大豆種植面積、總產量約占全國的1/3。2011年該省大豆產量僅542萬噸,比2008年下降12.7%。
不僅僅是黑龍江省,中國大部分農產品(6.36,0.31,5.12%)生產基地都存在類似的問題。中國糧食歉收可能會導致國際糧食價格上漲,因為農業國際化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由于貿易格局的改變、人民幣匯率升值等原因,中國糧食利潤空間變小,而更加依賴于進口。因而,近期社會上流傳的“中國糧食歉收將引發世界糧食危機”的話題或許并非毫無道理。
當今時代,世界正因為高科技和網絡信息化變得越來越小,國家之間距離縮短,24小時乘坐航班在一天之內可以到世界任何一個城市。糧食進出口同樣變得越來越國際化。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二號玉米生產大國,年產量億余噸,占世界總產量的20%;同時,中國也是玉米的頭號消費大國,當國產玉米無法滿足需求時,中國將不得不大量進口玉米。
研究表明,如果中國因歉收而擴大谷物進口,將勢必導致國際價格上升,可能會影響中東和非洲國家,從而引起政治動蕩。中東和非洲這些國家依賴糧食進口,商業違約風險的出現也會引起政治動蕩。2008年,由于糧食問題,中東大部分地區發生了抗議活動,埃及的政府補貼中有1/3已用于食品補貼,繼續補貼使埃及的外匯儲備不斷減少,食品價格上漲會營造一種不穩定氣氛。由此可見,國際糧食上漲帶給中東等發展中國家的不僅僅是合同違約風險和經濟損失,也會造成進一步的政治影響。
來源:《新產經》雜志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